您現在的位置:大連市企業聯合會 > 雷 瑩:疫情下共享經濟發生了哪些變化

雷 瑩:疫情下共享經濟發生了哪些變化
2020-08-07 14:45:56   來源:   點擊:

    作為新興業態的共享經濟,短短幾年便經歷了從萬眾追捧的大熱到逐步的“降溫”與“退燒”。疫情期間,共享經濟企業過得如何?特殊時期催生了哪些新的機遇與挑戰?C端與B端共享企業遭遇的問題有哪些不同?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市場營銷系助理教授雷瑩分析了疫情下共享經濟企業遭遇的發展問題,展望了共享經濟未來的發展方向。

    本文根據新華社采訪實錄整理

    01共享經濟受到的沖擊更大

    首先我們需要厘清共享經濟的定義,現在大家認為是共享經濟的一些常見平臺,其實并不一定是共享經濟,比如說一些在線醫療、在線教育等。我們應當區分“共享”和“在線”的概念是不一樣的,一些平臺其實是把傳統服務、面對面服務變成了線上。

    共享經濟的核心在于共享,比如以前我們要使用一個東西的話,必須去購買它,獲得它的所有權;有了共享經濟以后,我們就可以在不獲得所有權的情況下,只獲取它的使用權。從這個角度出發去看,我們會發現此次疫情對共享經濟的沖擊,本質上是對使用權需求的沖擊,進而影響共享經濟相關企業。比如共享充電寶,實際上在共享經濟的風潮興起之后,最初大家并沒有特別看好共享充電寶,到了后面發現它們反而是生存得最好的一類共享企業。共享充電寶是很典型的一種硬件資源共享,它的應用場景是在我們外出的時候,比如商場餐廳等,忘了帶或者是沒有充電寶,手機又沒電了,就需要使用共享充電寶。這次疫情造成的隔離和出行限制嚴重影響了這種需求,共享充電寶企業這段時間肯定“日子過得不好”。從數據來看,至少1至4月的表現還不是很好,5月正在慢慢復蘇,這也是和疫情逐漸好轉,線下消費場景正在復蘇有關。

    由此我們也不難發現,疫情對共享經濟行業和傳統行業的影響是有所區別的。對傳統行業來說,由于消費者獲取“使用權”的前提是先獲取“所有權”,相對而言需求受到的影響不那么大,行業受到的沖擊也會小一些。比如,我們想買一輛車,就算因為疫情原因不能出門,新車買來只能在車庫閑置著,只要對車的“自有需求”依然存在,依然渴望一輛車的“所有權”,這個購買訂單“就算遲到也不會缺席”。但對于網約車平臺這樣的共享行業來說,疫情期間不能出門就沒有對“使用”的需求,就直接意味著這期間訂單的消失。我們也看到在疫情時期很多網約車都積極采取了各種防護措施,這其實也為了讓司機乘客更放心地使用網約車,從而維持交易量的舉措。

    總的來說,疫情導致人們需求發生的地點產生了變化,這對共享經濟企業產生的影響是值得注意的。疫情之后,從需求端來看,人們從出門變成不出門,從出門吃飯變成在網上購買食材自己做飯,從戶外的、線下的變成了室內的、線上的,這些都體現出需求端場景的變化。在此背景下,與線上需求相關的共享平臺發展會好一些,而大量的與戶外場景相關的共享平臺,如共享充電寶、共享出行等則受疫情沖擊生存壓力更大。

    02B端共享的新機遇

    但在疫情中也出現了一些有趣的創新:共享業務開始從C端轉移到B端,例如西貝等餐飲業的員工到盒馬上班的“共享員工”案例。從共享的定義去看,共享員工同樣是共享資源,即不用去獲得這個員工的所有權,而直接去獲得使用權。我們可以發現,其實不僅僅是C端有共享的需求,B端也同樣有。這個B端的共享案例也提醒了企業,在經營過程中面臨一些特殊情況的時候,應當有意識地去對抗風險,從重資產模式向輕資產模式轉變。

    相比于疫情中受沖擊較大的C端共享企業,B端的共享企業可能反而在此期間獲得較大的發展。西貝和盒馬的“共享員工”仍是一對一的,如果有一個員工的共享平臺,能夠將例如餐飲業的人員整合起來,配給到有需求的門店中去,將有效提升整個行業的風險對沖能力。以此次疫情為例,人們在線下餐廳的消費減少了,但是餐飲的剛需仍然存在,只是轉移到線上,隨之超市配貨、生鮮物流、快遞配送等對員工的需求量增加了,而共享員工就能為此提供很好的解決方案,也將是共享經濟未來的一種發展方向。

    03共享經濟的下一步

    從共享經濟未來發展來說,對于C端共享,需要通過信用體系,建立全社會通行的監管和處罰系統。

    有關共享企業,我們經??吹竭@樣的新聞:共享單車被人為損壞、共享充電寶不歸還等等。這些其實都說明C端共享企業都在面臨同一個問題:如何讓用戶獲取產品使用權的同時,不去損壞產品,保障產品可以被下一位用戶繼續使用。

    我們可以看到,例如滴滴近年對網約車安全的不斷重視以及采取的種種舉措。從企業的角度,只能盡可能通過事前防范措施去減少安全風險和隱患。而從傳統行業的監管處罰經驗來看,多是采用明確的處罰法規和機制,規定違規行為將承擔怎樣的后果,從而達到比較有效的監管效果。而對于C端共享企業的監管來說,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是如何將監管懲罰機制做到跨平臺的連通,一個用戶在某個平臺的違規行為在其他平臺也能有所記錄和處罰,從而增強懲罰力度和威懾力。這其實與國家正在建立的信用系統也是相關的。

    而B端共享,則需進一步完善細化諸如社會保障與責任范圍劃分。

    對于B端共享,由于人力或資產在不同企業之間流轉和使用,共享的部分僅為使用權而非所有權,共享使用權的企業是否需負擔所有權企業所須負擔的相關責任,如人力方面的用工規范、社會保障;設備設施方面的維修維護等等,這些仍有待規范。以共享員工為例,某企業獲得了另一家企業員工一個月的使用權,那么員工這一個月的社保將由哪家企業負擔?從目前的實踐來看,由于疫情期間的特殊情況,社保關系轉移不便,共享員工的社保成本基本還是由原企業承擔。但原企業在沒有收入的情況下依然承擔員工的社保成本,從長遠角度看肯定不是最優操作。

    B端共享的確增強了資源使用的靈活性,能夠幫助企業應對風險,提高效率。但同時也需要進一步完善細化諸如社會保障體系、責任范圍劃分等問題。

    共享經濟是從每個消費者、企業的需求中應運而生,在發展中遭遇的種種問題和阻礙,也在倒逼我們相關的體制機制進一步優化和發展,為新業態經濟的發展,為整個國家經濟的發展增添動力。

    雷瑩,光華管理學院市場營銷系助理教授、博士生導師。她于美國波士頓大學經濟系獲得經濟學博士學位。目前她的主要研究興趣包括公司競爭策略(廣告及定價等)、平臺經濟、信息機制設計等,研究方法包括理論建模(博弈論、機制設計等)和實證數據分析。她在光華管理學院主要教授市場數據分析、營銷理論建模、營銷管理、定價管理等本科生、MBA及博士生課程。


上一篇:劉東海:回歸資管本源 助力實體經濟提質增效
下一篇:郭廣昌:千萬不要覺得外循環不重要

欧美日韩国产一线天_婷婷香蕉在线一区二区_广东少妇大战黑人34厘米视频_久久人人91超碰caoporen婷